close
忙碌的生活,往往會讓自己的心靈變的更加的空虛,彷彿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家庭,沒有私人的空間
,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。所以為了讓這樣的情況變少,我覺得可以多看一點書來充實一下自己。
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後殖民食物與愛情(修訂版) ,覺得內容很不錯,雖然價格不貴
但還是習慣性的比價一下
,後來找到了在博客來賣的後殖民食物與愛情(修訂版) 價格看起來粉優惠,所以就直接下單將
後殖民食物與愛情(修訂版)
買回來看喔。
和我一樣對後殖民食物與愛情(修訂版)有興趣的朋友,提供給你們網頁參考看看喔。
後殖民食物與愛情(修訂版)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readgirl0001/products/0010576632
商品訊息功能:
商品訊息描述:
整本書的計劃是寫一群角色,互相穿插在彼此的故事裡,有不同的視點和接觸範圍,人物在不同篇幅也各有輕重。這故事裡的人物,正如其他故事的人物,還在發展之中。有些是父親,有些是兒子。各有不同角度。他們辦食肆,從成功到失敗了,他們從邂逅到分離了,另外一對人又或許發展了一段新感情了。有人去新加坡、有人往越南有所追尋,有人去台灣開展了新的生活。這些人的故事都未完。我繼續生活下去,這些角色也發展下去,抗拒一個輕易的定論。我得包容他們的各種可能,但我到最後也只能劃一個暫時的句號了!
本書特色
★ 也斯響譽香港名作《後殖民食物與愛情》最新修訂版。
作者簡介
也斯
七○年代初在港台文壇介紹法國新小說、美國地下文學及拉丁美洲小說,同時開始小說創作。小說結集有《養龍人師門》(1979)、《剪紙》(1982) 、《島和大陸》(1987)、《布拉格的明信片》(1990)、《記憶的城市.虛構的城市》(1993),新作為《普羅旺斯的漢詩》和修訂版《後殖民食物與愛情》。
小說集《布拉格的明信片》曾獲第一屆中文文學雙年獎。曾任駐柏林及南法沙可慈修院作家。《島和大陸》有 Gallimard 出版社法譯本、香港大學出版社英譯本。其他單篇小說有英、法、德、日譯文。
評論有《書與城市》、《香港文化》、《文化空間與文學》;合編有《再讀張愛玲》、《香港文學電影編目》、《現代漢詩論集》、《東亞文化與中文文學》、《胡金銓的電影藝術》等。近作有散文集《也斯的香港》及詩集《蔬菜的政治》。與日本文化評論家四方田犬彥有關香港和東京都市的對談錄《往復書簡》2008年夏天由日本講談社出版。
商品訊息簡述
:
黃昏時分許久不見的阿李拐進我的酒吧,手裏拎著從下面卑利街街世買來一袋叫不出名字的水果。他坐近酒吧櫃圍,剝開狹長的棕色果殼叫我試味,一邊說許久不見了,甚麼時候大伙兒一起熱鬧熱鬧,要不就趁我生日快到了,在那天一起聚首吃頓飯。我試著這怪果子,覺得味道還有趣,核大殼脆,果肉味道有點像曬乾了的龍眼肉,形狀像豆夾那樣是一彎新月,叫人疑心是荷蘭豆跟龍眼雜交以後的私生子。我這麼大一個人,過去一直沒有做生日的習慣。大概因為當年父母偷渡來港,我是私家接生的,連出世紙也沒有。長大以後去領身份證,看不懂英文,就把當天的日期當生日寫上去了。家裏提的是中國陰曆的日子,身份證上是應付官方的虛構日期,還有阿姨後來替我從萬年曆推算出來的陽曆日子,我備而不用,也沒有真正核對過。就這樣三個日子在不同場合輪番使用,隨便應付過去,倒也適合我散漫善變的個性。
前年我的酒吧開張不久,大伙兒晚上聚在一起喝酒聊天,不知怎的說起原來在大學教書的老何跟我同一天生日(即是說跟我三個生日的其中一天相同),結果後來就在酒吧裏搞了個生日派對,各人帶來不同的食物:中東蘸醬、西班牙頭盆、意大利麵條、葡式鴨飯、日本壽司。伊莎貝帶來兩瓶難得的佳釀,是她新婚時在葡國酒區試酒的收獲。老何沒有女朋友,他帶來大學的同事、美國人羅傑。我還請來了有名的前輩食評人薛公,在他的領導下,我們在不能舉炊的酒吧裏弄出了熱辣辣的夫妻肺片、甚至誇張地用油鍋燒出了糯米釀豬腸。白天髮廊用的洗頭盆正好用來洗菜,風筒用來烤魚乾。這些誇張的食物配合回歸前歇斯底里的氣氛,一方面是民族氣節高昂的電視愛國歌曲晚會,一方面是蘭桂坊洋人頹廢的世紀末狂歡,不是只有明天就是沒有明天,好像這明天就是日曆上一個印成紅色的日子,代表了某些偉大事物的誕辰或是死忌。我想那是日子崇拜。我對甚麼大日子都無所謂。但在那段日子裏我們也不能倖免地大吃大喝,荒腔走板地亂唱一通,又戀愛又失戀,整個人好似處於一種身不由己的失重飄浮狀態。
翌日醒來,我發覺頭痛得厲害,我只好在髮廊的門口掛上「休息一天」的牌子。整個早上只覺得口渴,好似是永遠沒法止住的渴。我到處找水喝,嘗試在騷動過從頭收拾舊山河,從新去過新日子,結果卻只是一片空虛。櫃裏的好酒不見了幾瓶,禮物還未有機會收好,也不知放到哪裏去了。在這個空盪盪的髮廊酒吧裏,我覺得自己也是空空的,不知用甚麼才能實實在在把一切填滿。在這種狂歡過去以後的「產後憂鬱症」裏,我開始對於搞派對這一類事情,有一點意興闌珊了。
現在在這生意冷清的酒吧裏,聽他再提起生日派對,我不禁想起之前那些瘋狂派對,好似只剩下凌亂的影子。生活迫人,我們一群朋友也的確好久未曾聚首了。阿李提議去屈地街「地痞」小店釗記。我剛去過一次,食物夠鑊氣,就嫌師傅下味精手重了,我回來後整晚要不停喝水。還有那兒地方骯髒,而且只有圓凳,連有靠背的椅子也沒一張,我說。伊莎貝去了越南,我不能想像貴婦人或是新潮女子瑪利安會願意在那兒獃上一刻。可是為了你們,她們都願意去呀,阿李說。原來他跟她們說過了。好似大家想回到過去一段比較開心的日子。再多說幾句,我就明白過來,整件事敢情是瑪利安發起的。我跟瑪利安也有一段日子沒見面了。
我記起瑪利安第一次來洗頭。她倒過身仰臥在磁盆上的臉孔看來像個成熟婦人,真人平常的樣子卻像個女孩,是個奇異的混合,我永遠沒法去猜透她的年紀。她告訴我在半島工作。沒想到這麼年輕,已經在香港歷史悠久的酒店位居要職。可是她似乎不知道日軍侵略九龍時,英軍如何以那兒為戰時總部,在天台上架起高射炮俯臨長長的彌敦道。她倒轉的眼睛瞪得大大的,好像在聽神奇的天方夜譚,倒轉的嘴巴張開來:「你說話真像我老豆!」我不知道這是恭維還是嘲笑。
後殖民食物與愛情(修訂版)
商品網址
: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readgirl0001/products/0010576632
0CC752579B670E7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